2)第274章 遗迹发掘(上)_万维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参与后续的遗迹发掘工作。

  说起来,耿怀远他们这些远古文明研究所的人,工作性质和这些考古工作者也差不多,都是“土里刨食”,工作模式和使用到的工具都差不多。只是耿怀远他们发掘的目标年代更为久远,科技更为先进,使用的文字也更难考证一些罢了。现在征召这些考古人员帮忙发掘遗迹,也算是专业对口。

  当天晚上,李翔给远古文明研究所和考古队的人安排了住所,却被他们拒绝了。这些人直接在遗迹旁边搭起了一排排的帐篷,就睡在了帐篷里。对他们这些奇奇怪怪的习惯,李翔是实在理解不了,不过还是给他们送去了吃食饮水,装上了照明灯具。对于这些东西,他们倒是没有拒绝,照单全收。

  第二天上午,又有一个车队赶到了万维航天城。他们是远古文明研究所派来的增援人马,人数足有三百多人,各种设备仪器装了十几卡车。支援车队和耿怀远等人汇合之后,马上卸下大批的物资,然后大兴土木,在遗迹之上,搭起了一个玻璃顶棚,将整个遗迹范围,全部与外界隔离了开来。建筑队的那辆挖掘机也被封在了里面,短时间内是别想拿出来了。做完这些,他们终于开始动手,对遗迹进行发掘。

  几百人同时动手,再加上诸多的机械辅助,速度还是很快的,一个白天的时间,整个遗迹之上的表层土壤就被全部掀了起来。接下来就到了遗迹的主体,需要精耕细作,仔细发掘了。作为此次遗迹发掘的特聘顾问,李翔也有幸现场见识了整个作业流程,他们使用小刷子,小铲子这些原始工具,一层层的将遗迹之上的土层清理掉。其间但凡有一点土壤之外的其它发现,都要停下来,做进一步的研究,确定物品的类型材质,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发掘和保存方式,才会继续动手。如此一来,即使有几百人一起工作,遗迹的发掘进度依旧慢如蜗牛。

  此后的几天,李翔都是上午在航天城,处理万维科技相关的工作,下午进入考古大棚,进行文献的翻译工作。这处远古遗迹很可能是沧澜星人的图书馆或传承之地,其中出土了大批的金属书籍,文学、科技、艺术、音乐无所不包。这些书籍的翻译工作也是空前的繁重,只靠李翔一个人,每天火力全开,也只能翻译个两三本,这么多的书籍没有几年时间别想全部翻译完。好在耿怀远也没有过分压榨李翔这个编外人员,和他商量过后,打电话叫来了十几位翻译专家和语言专家,共同参与到金属书籍的翻译工作之中。于是,李翔的工作从亲力亲为的翻译书籍,变成了教授一众专家沧澜语,顺便编写一本沧澜语和汉语的对照词典。这些人不愧是专业人员,即使一把年纪了,学习起沧澜文字来,依旧是速度飞快。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他们就学会了沧澜语的所有常用文字,辅助李翔编写的对照词典,已经可以完成金属书籍的初步翻译工作。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