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七章 历史的波澜壮阔,当真是这般就能够装得下的么?_法海穿越唐三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上总是听师父说起中原种种,如今亲至长安,才知道什么叫底蕴。别看大唐开国至今并不算太长,但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始终未曾断绝。

  或许三皇五帝在中原已经成为了传说。

  先秦列国,诸子百家的故事,到现在依旧脍炙人口。

  出身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大圣,在西行路上还往前推算过自己出生出生之时,大约正是中原的春秋时期而自己在花果山耍子的时候,中原诸子正逐逐渐登台。

  据说那个时候,太清圣人化身老子下界,在人间创立道家学派,都未能拔得头筹。

  虽然道家的高人确实不少,但大家学着学着就隐居深山老林修仙去了对世俗之事,一向也不太放在心上。

  反之,那些注重世俗名利的道家中人,自家学问肯定也不精深.就更难同当世的那些入世显学相争了。也就是道家高人一个个都修为高深,否则若是只论学术,此消彼长之下,怕不是要就此消亡。

  在去往御花园的路上。

  大唐天子还不断向头一次来中原的大圣师兄弟几个,介绍宫中这些建筑风格,甚至在路上见了些装饰之用的陪衬,都能说出一段渊源来。

  各有来历,各有寓意,乃是货真价实的人族瑰宝。

  尤其是路过弘文馆的时候,见了一众皇弟、皇子与衙内们下学,或许是李世民算着时间路过此地,便顺势将他们全都招呼上,同去御花园。

  李世民自然就向大圣等人讲述这弘文馆来历,虽说是门下省下属的一个衙门,但他的弟弟以及儿子们,以一些皇亲皇亲国戚与京城高官的子弟,在成年之前都会送到这里来学习。

  可谓是大唐的人才培养中心。

  见是弘文馆,法海便忍不住问了一句:“皇兄,听闻此地藏书二十余万卷.愚弟不才,不知可否于内阅览群书?”

  “哈哈哈——”李世民听了大笑道:“凡大唐境内,无御弟不可去之处。”

  说罢,李世民还顿了顿,又说一声:“口说无凭,且等明日朕让工匠专门打造一块儿令牌,御弟凭此令,便如朕亲临。不过朕也有个小小的请求——”

  法海也不等李世民开口,便道:“不知陛下是要原版的佛经,还是小僧阅后批注过的?”

  李世民想了想,道:“朕都要。”

  “阿弥陀佛。”法海也不见怪,只是笑道:“若只要原版经文,小僧这就可以取出,放入弘文馆内但陛下若是都要的话,陛下就要等一些时日了。”

  “此事不急。”李世民笑呵呵说道:“毕竟若无御弟翻译批注.这一万五千卷的经文,也如废纸无异。”

  “太子。”

  “父皇。”太子殿下连忙上前。

  “慈恩寺修建的如何了?”

  太子殿下拱手回应:“回禀父皇,已经建好。”

  “再于寺内修建一座佛塔。”

  “是。”太子殿下也不用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