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9、经典终究是经典_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装里也夹杂了不少拿破仑时期的古典长裙,罗马帝国时期的长纱,更表现出了时空交替。

  掌声趁着荆小强唱完一段的间隙,迫不及待的使劲拍响!

  因为只有鼓掌才能表达自己的惊叹。

  惊讶于这首从未听过的《巴黎圣母院》故事体的歌曲优美好听,更是向舞台上的这种行为艺术般创作表示致敬。

  其实不过是荆小强自己瞎几把拍脑袋,根据手头人的特点,随便编排点场面,和那个应该一两年后创作完成的音乐剧没半点关系,也就这首总领性的开头曲目类似。

  第二首则进入主题,歌曲名叫《异乡人》。

  表达那个故事里,流浪的吉普赛人来到巴黎求生活的场面,曲调顿时变得沉重却又铿锵有力。

  “我们是异乡人

  是非法移民

  男男女女

  无家可归

  哦,圣母,我们恳求您

  收容,收容我们吧……”

  为了精简人手,歌剧院没有安排合唱团,但米高带着一群歌舞演员在后台跟着荆小强唱和声,男女和声仿佛在对着圣母院的凋像祈祷。

  满场的模特们也跪下双手抱拳在胸口,低头默念,但有轻轻摇摆,成片的身影就如草甸浮萍随风飘摇。

  当然就是表现那种人命如纸薄的漂泊无助。

  这回全场根本忍不住等到荆小强唱完,掌声已经此起彼伏的疯狂响起!

  这是戴高帽子,这是架秧子,这是用道德和宗教的高度把巴黎圣母院推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更是把法西兰推到人类希望、人间天堂的吹捧局面。

  好话谁不喜欢听呢?

  九十年代末,恰恰就是整个圣母情怀,白浊风气开始蔓延的起点。

  内地那边穷,整个亚洲都在为欧美辛苦代工生产,花旗达到了声望、财力和国际影响力巅峰,非洲成了欧美国家施舍满足成就感的慈善场所。

  吃饱喝足天下无敌的欧美国家,开始到处洋溢着这种圣母心态,全天下都应该是我们照料分配,由我们这种最先进、最优秀的人种、国家、群体来帮助落后的人。

  但他们这种帮助,可不是扶贫攻坚,是纯粹的无脑分享。

  从国家层面,大家都吃饱喝足、文化水平高了不爱干体力活儿,劳动力缺口只能从落后地区引进。

  也顺应推动这种思潮,显着是多么伟大,其实就是开放非洲、亚洲移民来充当廉价劳动力,不然谁来扫地冲厕所干脏活儿。

  这首歌恰恰唱出了这种味道。

  还是用法语,唱出了对巴黎圣母院的哀求。

  大家都高潮了呀。

  以至于下首歌,米高“得意洋洋”的穿着一身盔甲带着一群狗腿子,唱出国王卫队来圣母院广场上驱赶这些人的剧情时候,整个观众席……不,是整个巴士底广场上都回荡起反对的嘘声!

  全体共情了,投入了。

  然后在这个时候,乐曲忽然风格一变,悠长而沧桑:“美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