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吉派遣与他关系不睦的哥哥车臣率军侵攻哈密,并许诺其攻陷哈密以后,便允许其自领一部在哈密和青海附近游牧。

  在这样的许诺下,车臣召集了亲信部下二千余骑,又四处从其他部落中搜集了大量愿意跟随其前往哈密和青海一带游牧的蒙古人,聚集起了上万兵力,加上沿途一起东进的妇孺老弱,形成了一支多达万帐的大军。

  为了应对准部东侵,刘芳亮便离开兴京长安府,亲自前往甘肃兰州坐镇指挥。

  当时顺军以张国武领兵一千多人驻守沙州,康大眼领兵二千多人驻守哈密。由于嘉峪关以外,沙漠广布,道路难寻,城市依靠绿洲维系生存,相互之间仅有可供小规模商旅通行的商路,大军互相难以联系。

  准部侵入哈密后,柴达木盆地西北的各绿洲小镇迅速沦陷。车臣率领万帐部落的迁徙大军,沿着金山北麓直接挺进向嘉峪关方向。

  负责驻守嘉峪关外顺军最大据点瓜州城的守军将领,由于强行推行编户齐民的政策,同当地回回、蒙古土著不和。当获悉准部逼近瓜州的时候,顺军守将又强迫城外百姓放弃田宅撤入城中,对于不愿撤走者,则强行放火焚毁其房屋。

  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车臣绕行金山北麓,突然抵至瓜州城下的时候,城内的回回、蒙古土著便趁机发起反叛,杀害顺军守将及全城汉人将士、官佐以后,开城迎接准噶尔军入城。

  瓜州是大顺在关西最大的驻防城市,守军有四千人之多,竟然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准部攻占。

  而且瓜州处在沙州和哈密城的后方,是前线顺军联系嘉峪关的必经要点,瓜州沦陷以后,还驻留在哈密最前线的张国武、康大眼两部,便成为了孤悬于外的海外偏师,陷入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困境。

  刘芳亮闻讯以后,首先向朝廷上书请罪,李来亨不许,反而继续授予刘芳亮便宜行事的专任大权。

  刘芳亮随即下令免除处置不力的甘肃省观察使、营田使和都捕盗使等人职务,重新请求朝廷委派得力官员赴任,同时将顿兵不前、增援瓜州不力的嘉峪关守将逮京下狱,启用了一大批出身讲武堂的少壮派军官任事。

  完成内部整顿的同时,刘芳亮又派遣李懋亨督军出关,负责起收复瓜州和救援沙州、哈密两城的重任。

  其时准军调集大兵,正在围攻弹尽粮绝的沙州城。

  沙州守军本就只有一千多人而已,城中居民又皆非汉人,难以进行有效动员,一旦居民叛变,内外夹攻之下,势必全军覆没。

  守将张国武系前明宣大边军出身的军将,参加过国初抗清战争的数场大规模会战,又长期在东北、西北边疆地带任事,极富胆识。

  他根据当地土著的习俗传统,先是向百姓解释了顺朝的治理政策,又向他们渲染了准部破城以后势必劫掠定居百姓财产的习惯,最后同城中土著大户豪族,于神前礼拜结义,安定了沙州城的内部局势。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