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零一五章 不谋而合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如宠的脸上一个个看过去,最后说道:

  “去岁之时,朝廷既然议定,允准朝鲜士子参加我大明之会试,那么不管朝鲜士子这一次,或者今后取得什么样的会试结果,我大明朝朝野上下,都应该坦然接受!

  “这——是我皇明君臣都该有的上国气度!若无此胸襟与气度,我皇明如何当得起华夏天朝的美誉!?”

  听见崇祯皇帝说出了这话,徐光启、何如宠与贾继春等人的心中人人都有点五味杂陈。

  崇祯皇帝对朝鲜真的是视之如一吗?当然并没有。

  安东侯毛文龙麾下的各路总兵府先前与现在针对朝鲜国的种种作为,崇祯皇帝从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特别是这两年多来,平壤伯刘兴祚及其众兄弟们的人马部众,占了平壤与元山一线大同南江两岸的土地之后还不满足,不断地越界南下。

  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相邻的朝鲜国黄海北道以及江原道的北部,驱赶朝人百姓,强占朝人土地,甚至是杀人夺地。

  对于平壤伯刘兴祚及其部将们的这些行为,遭到了张溥的一再上书弹劾,而朝鲜国的君臣们,也是一再通过被留置在大明京师的绫原大君李俌上书理藩院,请求大明朝廷惩治和约束平壤伯府的越界占地行为。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知道,满朝文武也都约略知道一些,只不过,对于安东侯毛文龙、平壤伯刘兴祚等人的行为,崇祯皇帝连一道申斥的旨意都没有下过。

  这是哪门子的视之如一?

  此时的乾清宫内,当面奏对的大臣也好,环绕内外的侍从之臣也好,听了崇祯皇帝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自然是各有各的认识和想法。

  不过,崇祯皇帝的话音一落,乾清宫东暖阁御书房内,却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了。

  徐光启、何如宠两个人听了崇祯皇帝的这个话,立刻就安了心。

  而贾继春听了这话,则深深地低下了头,知道自己又一次搞错了皇帝的心意,遂不敢再发一语。

  这一次的贡士名单里面,除了这些来自朝鲜的士子们与张溥等人搞的复林书院有关之外,来自南直隶的一些士子,也有好几个与张溥的复林书院有关。

  其中有几个人,恰恰正是当初答应了张溥的邀约前往朝鲜,与张溥一起筹办复林书院并讲学的人,比如陈于泰、孙淳、李雯、徐孚远,以及张溥的弟弟张采。

  也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去复林书院,但却与张溥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陈子龙、陈名夏等南直隶士林后起之秀。

  这些人,在原本的历史上都曾是复社的骨干,如今虽然没有了复社这个小东林党组织,但是分散在江南各地或者说各个角落里的士子,却依然顽强地冒出头来。

  崇祯皇帝自然不想录用这些人。

  只不过在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正式进行改革之前,传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