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一章 军官学校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青年,自然就是南明时期大明鼎鼎的靖国公黄得功了。

  黄得功的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元末大乱的时候,投奔朱元璋的起义军,从此南征北战,后来天下平定,封在了朱元璋的一个儿子辽王的麾下,因此二百年来便定居在开原卫,开枝散叶。

  再后来,辽王撤藩,大部内迁,而到了黄得功这一代的时候,他的父亲这一支,就成了普普通通的军户。

  到了万历晚期,女真崛起,努尔哈赤在关外四处征战,不仅打下了抚顺、沈阳,而且屠灭了铁岭和开原。

  黄得功的父亲,在黄得功很小的时候,就死在了与女真人的作战之中,一个偌大的家族,也在努尔哈赤攻陷开原,并且大肆屠城的时候,全数被杀,其母带着他逃到了锦州,然后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

  天启初,十多岁的黄得功,还在尚未入伍的时候,就已经跟着辽东镇的军队,与建虏作战,并屡有斩获。就是靠着杀女真、拿首级换来的银子,供养着自己的母亲。

  等到了成人之后,黄得功自然是直接入伍当了大头兵,然后一路征战,靠着每战必争先的血性,混下了一个黄闯子的绰号,如今当上了杏山堡的一名把总。

  这一次,在辽东镇推荐入读京师讲武堂人选的时候,素来悍不畏死的黄得功很快就被选中。而这次南下山海关,就是要进京入读讲武堂的。

  黄得功幼年的时候,家境尚好,读过两年私塾,算是粗通文字,然而终归还是一个粗人。

  所以这次选中他,说是去进学,黄得功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抵触,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得亏是去读兵书,要不然坚决不去。

  然而,黄得功回家跟母亲一说这个事儿,母亲却极力劝说他进京读书,因为在老母亲的眼中,读书才是正途。

  又因为黄得功事母至孝,担心老母无人照顾,所以只好带着老母亲一同前往。

  黄得功过了山海关,眼前景象自然一变,穿城过镇,满眼繁华,不复是关外荒野景象。

  新皇帝登极以来,朝廷重开铁冶,募民屯垦,虽然新政推行不过半年多时间,但是京畿东部的面貌却有了一番明显的变化。

  破衣烂衫、跪地行乞的流民几乎绝迹了,新建的屯堡也一个个地立起来了,虽然条件还很一般,但胜在整齐划一。

  田野里时不时地就能看见荷锄劳作的农夫,还有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黄得功经过的村屯路口开心玩耍。

  所有这一切,都让黄得功记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那时候的开原城,也如眼下的关内这般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必时刻担心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杀过来的建虏。

  就这样,二十四岁的黄得功,带着自己的老母亲,离了又在大修城池的山海关后,先后经过永平、迁安、遵化、蓟州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