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五章 侍从武官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提出了一点建议,就是侍从武官处只能担任御前侍卫的职责,而不能再有其他的职能。

  崇祯皇帝当然一口答应,他也没想过要在军机处和皇帝之间再增设什么机构或者环节,因为那样的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就压落空了。

  崇祯皇帝设立御前侍从武官处的目的,不过是想把如今讲武堂中的那些青年俊杰,以及今后军中的一些优秀年轻武官,挑选一些可以大用的,弄到自己身边来。

  一来亲自调教培养一番,以便将来重用;二来增加这些人对皇帝乃至皇室的忠诚度,进一步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同时也是要提高武官的政治地位,毕竟华夏传统中的文贵武贱,演进到明末的时候,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文武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愈演愈烈,到了最后还引起了武官阶层的集体反弹,要么飞扬跋扈,不服文官统帅的调遣,要么阳奉阴违,暗地里却坑死了不少文官统帅。

  这个问题想要避免,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一个是派出监军御史,让他们零距离接触武将阶层,体验军旅生涯,提高军事素养。

  另一个,将一些有潜力的年轻武官,提前拉到皇帝身边,近距离地感受和认知一下朝堂之上的政务运作,培养一下他们的大局观。

  而被崇祯皇帝钦点,进入侍从武官处的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一共十二人,都是皇帝在后世就已经知道名字的明末悍将,比如黄得功。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讲武堂开学典礼的时候,就去过了通州,并刻意地与讲武堂的学员们共进了午餐,当时就与黄得功在一张条桌上用饭,自然是没话找话,与黄得功多说了几句勉励的话,还给他夹了两次排骨。

  皇帝这么做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后当然不会放在心上,但对黄得功这样的辽镇底层小军官来说,这却是一份天大的荣耀,始终让他心存感激。

  再后来,崇祯皇帝又从锦衣卫和东厂探子汇总上报的京畿奇闻之中,看到了关于讲武堂学员黄得功的一条记录,知道了他带着老母进京入读讲武堂的情况。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崇祯皇帝马上就让王承恩派人去了通州,把黄得功的老母亲徐氏接进了宫中,委托给皇后周氏等人照顾,平时也可以帮着后妃们打理一下后苑御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和几块菜地。

  本来徐氏对于被皇帝突然派人接到皇宫里面,一开始还有点抗拒和不适应,为了儿子的前程,硬着头皮才勉强答应了,不过到了宫中之后,徐氏很快就在帮忙打理后苑菜地的劳作之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专长,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见及宫中诸位后妃,对待自己也都很亲切,很友善,于是渐渐安下心来。

  把徐氏接近宫内安置之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