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零零章 图强之路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贸易的甜头。

  也正因此,除了开放月港之外,隆庆开海就到此为止了,没有进一步开放其他的港口。

  如今则大为不同,崇祯二年元旦的开海诏书,在漳州月港开放的基础之上,一口气又开放了五个适宜海贸的港口,也就是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宁波,南直隶松江府的上海,以及北部沿海的登州。

  这个时候的上海,当然还是南直隶松江府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完全没有后世魔都的一丁点儿样子。

  但是包括上海县在内的这几个沿海城镇,却一个个都是天然的对外贸易港口,因为之前的海禁政策,除了官方偶尔会有的官方海外贸易之外,民间的海外贸易,完全处于压抑状态。

  不过,这种带着资本主义社会特点的民间商业贸易,发展到明朝万历年间的时候,其实已经完全压抑不住了,就像春天来了,野草争着抢着要发芽一样,眼看着就要喷薄而出了。

  因为受到所谓隆万开海的政策影响在内,当时整个东南沿海商业贸易已经非常普及了,民间商业氛围很浓,各种生意人很多,商人地位提高,整个社会就是一种笑贫不笑娼的状态,人人都在追求发家致富。

  在这种状态下,大明朝廷如果还是不开放港口,将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从地下转为地上,将他们规范起来的话,那么大量的关税收入将会白白地流失掉。

  所以开放沿海港口,规范民间海贸,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无论如何也要采取的大政方针,谁反对也没有,而且谁反对,谁就得从朝臣或者地方官的位置上滚蛋。

  不过尽管如此,在内阁诸臣的坚持和劝说之下,为了稳妥起见,崇祯二年的这一道开海诏书,还是只开放了五个通商海港。

  对内阁诸臣来说,开海通商有利有弊,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现在还不好说。

  而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也并不清楚东南沿海民间走私的海外贸易规模,究竟有多大。

  同时,一个方向设一个对外贸易港口,也更方便管理,等将来积累下来一套成熟的经验之后,可以再开一批港口。

  这样一来,阻力也能小上不少。

  如今内阁阁臣、六部尚书这些人,平时与崇祯皇帝接触多,已经知道了这个皇帝的大体思路,而所有朝臣之中,对这类事务最有发言权的四位阁臣,以及礼部尚书、户部尚书,都已经表达了支持开海的立场,所以但凡是会看风向、识时务的朝臣,都不会轻易站出来反对。

  然而,大明朝堂之上,从来就不缺少这种不识时务的愣头青。

  这种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读书读坏了脑子,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在为生民请命,终归是为了皇帝好。

  另一类则是别有用心,是某些商帮集团的代言人,是被人指使着站出来反对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