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零八章 去讲学吧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的还是锦衣卫南镇抚司的诏狱,因此在其被锦衣卫逮捕,并被押到了南京之后,在骆养性的面前,他的作为要比钱谦益痛快得多。

  参与处理过阉党案的惠世扬,清楚地知道皇帝的套路,也知道骆养性想要什么,因此也不抵触,要什么就写什么。

  而钱谦益则是在坚持了半个月之后,得知上书为自己鸣不平、救援自己的南京礼部尚书钱象坤,也被皇帝批准致仕了,明白皇帝这回不会轻易放过非议朝政的人,而他也知道即使认罪,罪过也不会很大,所以很快也就不再坚持说自己无罪了。

  至于忻城伯赵之龙,崇祯皇帝根本不在乎他认不认罪。

  因为不管他认不认罪,如今这位知道未来大势的崇祯皇帝,都要收拾掉他,而且还要通过它处理一批鲜廉寡耻的南京勋贵。

  拿到了钱谦益等人的认罪书之后,崇祯皇帝知道这一次与江南士绅阶层的斗争,应该暂时告一段落了。

  三月初五上午,崇祯皇帝带着召见大臣的标配,即锦衣卫、天策卫和羽林卫的主官,以及新任的御前侍从武官们,摆驾文华殿,与内阁诸臣议事。

  崇祯皇帝看着在座的几位阁臣说道:“钱谦益、惠世扬、赵之龙三人已经写下了认罪书,对他们之间的私下串通,指使言官,集体发难,反对开海的罪行,已经供认不讳。

  “现如今这几人都在南镇抚司狱中,朕看,对他们的处置不宜久拖不决。今日朕与卿等就议一议该如何发落吧。”

  李国鐠见皇帝说完这个话后看向了自己,于是躬身说道:“陛下圣明!臣以为这些人,名义上是在非议朝政、反对开海,而实际上却是串联结党,谋取私利。以私利而沮国政,其罪不小。臣以为不若由锦衣卫交部议罪,或者交由三法司共同议罪,如此一来,朝廷科道言官也当无话可说。”

  崇祯皇帝听完这话,知道李国鐠的意思,其实就是担心皇帝直接定了这些人的罪名之后,科道言官乃至江南士林接下来肯定还是争议不断,而若是由三法司审议之后定罪,至少程序上是谁也挑不出毛病的。

  这就是诏狱与刑部狱的差别,也是锦衣卫与三法司的差别。

  在是朝野上下,士林百姓的眼中,前者是内,后者是外,也因此前者是私,后者是公。

  说白了,前者审理案件的标准是皇帝的意愿,最大的标准是政治。

  而后者审理案件的标准是法律,也就是大明律,最大的标准是公论。

  但是崇祯皇帝却不想将这个事件交给刑部,甚至是三法司去审理,因为这个事件很明显,它就是一个诏狱事件,跟实际上这几个人是不是真的犯了法,没有多大关系。

  若是交给三法司来议罪,他们恐怕不会审议出让皇帝满意的结果来。

  毕竟上书言事,即便是上书非议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