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五二章 思量身后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巡抚洪承畴、延绥巡抚孙传庭,看着督师李邦华这番话说将出来,心底下也是叹服,果然是宰相之才,这番软硬适度的话说出来,就算你沈王有千般理由,你也没有办法张口拒绝。

  因为思量身后,更应须检点生前。

  朱效镛看着自己的父亲,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撤藩夺爵的事情,在前朝不是没有出现过,建文皇帝在位那几年就不说了,即便是大肆分封的洪武年间、永乐年间,撤藩夺爵也是常见的现象,洪熙、泰昌时间太短,也不去说它,除此之外的哪一朝没有过撤藩夺爵的情况?

  每朝都有,但是像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这样,横下心来大杀勋贵,接连赐死宗室亲王的情况,也只有洪武年间的太祖皇帝这么做过。

  朱效镛自认沈王府与福王、德王相比没有什么优势,虽然是一个祖宗,但二百多年以来,与如今天家的血缘早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若是沈王府拒绝了皇帝的旨意,皇帝又岂会对沈藩存有什么亲亲之情?

  再者说了,一个无兵无权的藩王府第,又怎么敢拒绝当今皇帝的旨意呢?

  正所谓,机关巧诈,到此何凭?!军机大臣李邦华督师入晋,首先来到了潞安,若是沈王府不给个满意答复,恐怕祸事很快就要降临。

  这个时候,只见低垂着双目权衡良久的沈王朱埕尧,抬头说道:“李阁老说的有道理。皇上既然已有明旨,本王与当今天子自当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我沈藩各支,也必不会坐视流贼荼毒山西。请李阁老,几位巡抚、总镇放心,陛下分派沈藩的银款粮草,旬日之内,沈藩各支宗室子弟定当筹办妥当,如数交割。”

  既然事情无可挽回,当了几十年沈王的朱埕尧也知道该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说完了这些,朱埕尧看了看李邦华等人,话头一转,接着说道:“不过,本王也希望李阁老说到做到。也请今日在场的诸位,给本王做一个见证,银三十万两,粮三十万石,交割完毕之后,请李阁老约束各路官军,莫来骚扰沈藩各支宗室。”

  朱埕尧的想法也简单,既然躲不过去了,那干脆大方接旨,反正沈藩支系众多,这个数目看着挺大,摊派下去,各支承担的也就不多了。

  而若是有的支系敢于哭穷不给或者抗旨不遵,那么自己也就有了理由上书皇帝推卸责任。

  最重要的是,李邦华所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一个堂堂阁老给自己这个藩王苦口婆心说这么多话,说明这个问题在皇帝那里的确是事前有过交代,自己可以在这些文武官员面前不讲理,但是又如何敢于对如今这位登基不到两年,就杀得南北两京人头滚滚的皇帝蛮不讲理?

  自己老了,死了之后当然是一了百了,但是沈藩这个藩王之爵,却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