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八三章 黄芦关前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洋红夷大炮生产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在装备了辽东镇、山海镇、蓟州镇、宣府镇以及热河堡、居庸关之后,正在往大同镇、山西镇的各个险关要隘推进。

  其中太原城作为山西镇的重中之重,自然成为了山西镇范围内首先装备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城池。

  而太原城头之前装备的旧式佛郎机炮、虎蹲炮、盏口将军炮,大部分都被淘汰了下来。

  如今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运来军前,一来,可以大量装备汾州城和金锁关关城,二来,也可以用于攻取黄芦关。

  要知道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虽然火枪火炮的普及程度与西方当时的殖民列强相比并不落后,但是由于大明朝需要防守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类似内地的州县这样的城池,大多数是没有机会装备火炮的。

  即便是汾州城以及汾州城西面四十里的金锁关这样的战略要地,也没有装备什么像样的火炮。

  就这样,整个四月中旬以前的半个多月时间里,王国梁除了让人进一步去打探吕梁山中流贼的分布情况之外,所做的惟一的事情就是等待。

  当李邦华在沁州城外的沁阳驿收到孙传庭在北线的捷报之时,王国梁在沁州城里也等来了从太原城头拆下来的老式火炮。

  汾州城距离太原城并不远,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道路通行条件普遍较差,所以运送火炮比较费劲,骑马最多两天的路程,带上了百余门各式老旧火炮,前后就得需要五六倍的时间了。

  这还是平均每门六七百斤中的中小型火炮,若是朝廷购买或者仿制的重型红夷大炮,每门三四千斤的重量,那么什么时候能够运到,就更说不准了。

  四月十九日上午,阳光一如既往地灿烂,王国梁在火炮运抵汾州城的第二天,就整顿兵马,带着主力前往金锁关去了。

  因为从太原运抵汾州的不仅是火炮,还有山西巡抚张晓让人传递来的消息,流贼中的另一支已经现身太原西北群山中的岚县和静乐了,延绥巡抚孙传庭正带着所部边军前往进剿。

  而王国梁已经顿兵在汾州城中两个月之久了,除了在黄芦岭上吃了个不大不小的亏之外,什么都还没有做,本来就是戴罪之身的他,心中自然也是着急万分。

  这天上午,王国梁留下了四十门各式火炮,交给心腹部将留守汾州城池,自己亲自率军五千,携带火炮,离开汾州,前往汾州城西四十多里外的金锁关而去。

  所谓金锁关,顾名思义,它就像是一把锁头,锁在吕梁山从西往东的咽喉要道上。

  吕梁山南北绵延千里,东西也近百余里,西高东低,山势起伏,连绵不绝,金锁关前也是群峰林立,关城左右两山夹峙,皆用巨石依山就势而建。

  关门两处,一处卡着山道陆路,一处卡着山涧溪流,远远望去,险峻异常。

  王国梁带着大军来到关前,心中暗自庆幸不已,若不是当初当机立断派军进驻了这座关城,若是被贼军占去,此时自己率军来攻,那可是难如登天了。

  金锁关只有西面一座关城,东面则是相对开阔的山间谷底,原有的驻军营盘早已废弃,只剩下一处处断壁残垣。

  王国梁令麾下副将王世选指挥大军就在关城东面开阔地上扎营休整,自己则在守关将领的迎接下,一路登上关城。

  只见关城西面,一条蜿蜒山道,时隐时现,时宽时窄,直通群山深处。

  王国梁接过身边亲兵地上的单筒千里镜往西眺望,隐隐约约能够看见黄芦岭上的另一座关,黄芦关,心中一时踌躇不定。

  距离金锁关只有二三十里远的黄芦关,单论形势险要不如金锁关,但黄芦关却地处南北走向的黄芦岭上,不管是从西往东来,还是从东往西去,都要走过一条长长的上坡路。

  这样的坡道,即便是平时携带重物翻越都很难,何况此时地势高峭的黄芦岭上,还有贼军重兵把守呢?

  就这样,王国梁到了金锁关之后,除了将火炮装备关城,使金锁关更加固若金汤、牢不可破之外,也只能是滞留在金锁关中,犹豫来去,仍是未敢寸进。

  当军机大臣李邦华派来的信使经过汾州,找到金锁关的时候,山西剿贼的中线汾州方向,就是这样一个僵局。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