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一七章 出使归来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弃船登岸,休息一晚,次日晨,也就是五月初九日早上,姜曰广与李信一行人,即告别黄龙带领的天津水师,换乘来时寄存在大沽港的数辆四轮马车,一路快马加鞭,往京师方向赶去。

  此时的京畿之地,端午节刚过,已经是一副夏日景象,修筑一新的京师与天津之间的宽阔驿道两旁,都是成片成片的绿油油的庄稼地。

  虽然崇祯二年春天以来的北方大地,依然干旱少雨,但是京畿之地北有燕山、西有太行,而且东临大海,干旱的情况比其西北和东北来说,还是缓解了不少,入春以来,好歹还是下过几场小雨。

  加上从天津到京师的这一线,多河流多湖泊,灌溉便利,所以看不出有什么严重的旱情,驿道两侧的田地间,除了农事院已在京畿之地推广种植的抗旱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之外,还有成片成片的水稻田。

  姜曰广和李信经历了朝鲜之事,再坐船穿过广阔的大海,回到京畿之地,看见这样平静祥和的田园景象,心中实在是说不出的高兴。

  “去岁陛下在京畿之地力推卫所改制,朝堂上下多有不解者,如今看来,成效已显,陛下真乃大明中兴之圣主啊!”

  姜曰广与李信往来朝鲜一趟,朝夕相处这么久,关系自然非同寻常了,而且没了张溥这个书生气十足的刻板人物,两人相互谈话自然也是放开了不少。

  李信听姜曰广如此说,也是慨叹着说道:“姜大人说的不错!陛下之高瞻远瞩,实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望其项背也!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同样的田地,由官家的变成了自家的,耕种上自然是十成十的用心了!”

  姜曰广与李信两人看着大道两侧的田野中,挥汗如雨、躬耕劳作的农人,一边说着话,一边点着头。

  北京到天津,不过二百多里地,如今利用遵化、白冶城的等地铁厂的矿渣铺路,京津之间的官道也是越来越宽畅平坦,从天津卫城西门出发,一辆两匹马共驾的载人四轮马车,只需两三个时辰,就能轻轻松松地跑到京师广渠门外了。

  如今,姜曰广和李信一行人,过了卯时从天津出发,午时左右就已经如期来到广渠门外了。

  两人带着随从,先回到皇城内理藩院的衙门里,该安顿的人马安顿一下,该交卸的差事交卸下来,到了下午的未时,两人来到午门外递牌子请求觐见皇帝。

  两人进城的消息,崇祯皇帝在午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不过想到两人往返海上多日,初回京师,也该休整一下,所以就没有当即让人传来见面,此时听王承恩报告,说姜曰广、李信在午门外请见,当即传旨二人觐见。

  正月上旬离京,五月上旬回来,一去累计四个月,紫禁城中当然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两人跟着前来传令的羽林卫小将,穿过午门、皇极门,来到乾清门外,然后将两人交给乾清宫外天策卫前来传令的将校,这个人他们就认识了,还是天策卫拱卫司指挥鹿化麟。

  “啊呀呀!两位老兄可算是回来了!两位这一去数月,在朝鲜海阔天空,可是乐不思蜀了吗?”

  姜曰广与李信都不是刻板无趣之人,见鹿化麟这样说,都是小声笑着回应:“鹿兄弟这话可是取笑为兄了!朝鲜虽好,又哪及我大明京师之万一!鹿兄弟安居京师,才是真正令人羡慕!”

  李信更是说道:“做哥哥的给你捎回一些朝鲜土产之物,找个时间你差人到我那里去取!”

  鹿化麟的父亲,是如今的辽东督师鹿善继,父子二人皆为当今皇帝所看重,因此在如今大明京师的官场上自然是人人捧着。

  李信虽然素来耿直无私,却也愿意与此等世家人物结交,毕竟在如今的大明朝,想干出一番功业,没有几个帮衬的人物,也的确是不行。

  “好!那敢情好!不过,这个咱们改日再说!陛下在里面等着两位呢!两位还是抓紧觐见吧!”

  鹿化麟笑着将两人让进了乾清门,引荐交接给了等候在乾清门内的阎应元。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