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三九章 官员俸禄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取到手。

  这个问题在洪武年间的后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大明耕地农田的数量,不仅不会增多,而且还因为各种原因在不断减少。

  减少的当然不是实际的田亩数,而是交税纳粮的田亩数。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总之朝廷收到的粮食,不仅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多,反而不断地在减少。

  与形成反比的是,各级官员的人数,需要支付禄米的人数,却在一直持续不断不断的增加。

  尤其是老朱家获得分封的藩王越来越多,他们支取的禄米所占据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应该支付给各级官员的禄米不够了。

  不够了怎么办?这就是折色。

  折合成银子或者宝钞支付。

  这一下,品德高尚、为官清廉的低品级官员们,就更加苦逼了。

  宝钞就不用说了,就是一张印了字的纸而已,朝廷要是不回收,那就是一张废纸,没有多少购买力。

  至于银子,明初到明末,海外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两百多年间下降了不知道多少倍。

  可是折色的标准,却依旧是明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那个俸禄标准。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一个官员要是不贪污受贿,不克扣经手的钱粮,他根本没法保证自己和家人过上一个与自己的身份相称的体面生活。

  于是从此之后,在大明的官场上贪污受贿盛行,官员参与经商盛行,明朝的吏治就这样成了一个不治之症。

  对于这个问题,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是想着要去解决的。

  因为若是没有一直相对廉洁高效的官员队伍,大明朝迟早还是要完蛋。

  而他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想办法,先把各级官员的生活保障问题解决掉,最起码要把相对清廉一点的底层官员的温饱问题解决掉。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