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五六章 什么态度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将这个事情交给山西巡抚衙门或者山西按察使司来办,也没有交给刑部来办,那已经说明了皇帝的态度。

  什么态度?

  就是不信任嘛!

  崇祯皇帝在建虏进犯、兵凶战危的节骨眼上,还坚持派出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马前来山西,越过山西本地的官府处置这件事情,说明了崇祯皇帝本人对于朝廷之中特别是山西本地的官府官员,是很不信任的。

  至少在处理晋商卖国的这件事情之上,是很不信任的。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作为山西巡抚来说,张晓的处境是很尴尬的,特别是在皇帝盛怒之下而且已经迁怒于山西官商世家的情况之下,一个行差踏错,就可能被牵连下狱,他又如何敢接受那些官商世家的请托?

  不仅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接受任何与晋商关联之人的请托,而且山西巡抚张晓,还给自己比较器重的几个州府主官写信打了招呼,让他们不要干涉锦衣卫的行事。

  张晓的这些做法,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至少到任蒲州之后隔三差五就要上书皇帝议论朝廷和地方政务问题的蒲州知州状元公史可法,这一次十分明智地保持了沉默,任凭锦衣卫大批人马在蒲州“胡作非为”。

  山西蒲州是万历朝首辅张四维和阁老王崇古的家乡,与此同时,山西蒲州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盐湖。

  这个盐湖对于蒲州的财政而言,极其重要。

  但是这个盐湖出产的盐,却早在多少年前就被牢牢地控制在了本地官商豪门张四维家族的手中。

  张四维当然早就死了,张四维的弟弟大盐商张四知、张四教等人,也早就没了。

  不过张四维、张四知、张四教的儿孙们仍然牢牢控制着这个大盐湖的盐。

  因为当年这些盐商家族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在手中的盐引,足够他们这个家族几代人把蒲州盐湖的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了。

  鹿善继作为钦差大臣整顿长芦、两淮盐政的时候,虽然杀了很多人,但是地处内陆的蒲州盐湖却没在鹿善继的整顿之列。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曾经高中状元之后就在翰林院里当着清贵翰林的史可法,自然不知道地方上的政务有多么繁难,常常上书言事放空炮。

  但是等到他到了蒲州,实实在在地当了地方亲民官之后,很快他就发现,他之前想过的种种造福于民的仁政善政,真正到了蒲州之后没有一样推得开来,干得下去。

  因为他没有钱。

  等到他到任一段时间之后,他渐渐弄清了情况。

  在他所任职的蒲州本地,官府要想做事,就必须与蒲州张家和王家商量着来。

  因为蒲州本地两大基本的财源,一个是盐湖里产的盐,一个是农民种的地,都集中在这两个官商豪门的手里。

  与蒲州的盐掌握在张家的情况类似的是,蒲州的地尤其是盆地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