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七九章 内阁制度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额璘臣被封为一等奉恩侯,年俸银六千五百两,已经几乎与当年鞑靼部大汗俺答汗,也就是如今这位顺义王卜失兔的祖父,每年从大明这里通过封贡互市所得到的年赏差不多了。

  如今这个年俸,已经足够他一家老老少少三十多口人在大明京师这个繁华之地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

  只是他再也不能回到鄂尔多斯,回到河套之地去了。

  而且从此之后,河套之地也不再属于鄂尔多斯诸部。

  就在崇祯皇帝将新的世爵等级制度,以及对前不久的那一番国战之中有功之臣封赏世爵的旨意,通过圣旨和朝廷邸报的形式明发天下之后,很快就又对这一次大战之后的塞北、宣大、河套以及辽东做出了一番新的安排。

  三月一日上午,建极殿朔日朝会之上,崇祯皇帝授意内阁、军机处以及吏部、兵部共同提出的一套,关于朝堂之上以及漠南、宣大、辽东、河套之地的安排,经过了一番沉闷的议论之后,算是正式地通过了。

  在这一次朝会之上,崇祯皇帝趁热打铁,明发圣旨确定,大明朝廷内阁与军机处之设着为永例,各位殿、阁大学士为专门常设之职,品秩皆为正一品大臣。

  为什么崇祯皇帝要明确确定这么一件事情呢?

  因为明初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让六部直接对自己负责汇报各种事务,把所有的权力都垄断在了自己的手中。

  这样的做法,避免了皇帝被宰相所架空,但是却也给皇帝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久而久之,朱元璋就给自己找了一个秘书班子,这就是后来明代内阁的起源。

  只不过朱元璋信不过大臣,他挑选的秘书班子成员都比较年轻,所以官职都比较小。

  而且有时候需要就设立,不需要了就撤除,没有形成定制。

  到了永乐皇帝在位的时候,内阁的雏形总算是出来了,有那么一批相对固定的低阶官员,给皇帝起草各种文书,比如圣旨之类的东西。

  永乐皇帝与其父朱元璋比较类似,喜欢事事亲力亲为,所以内阁的地位很低。

  到了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即位之后,他把自己的老师提拔到了大学士的位置上,于是内阁的地位开始日渐上升。

  不过即便如此,宣德皇帝也因袭过去的习惯,将入阁辅政的大学士的品秩,定在了五品上。

  这之后又经过了数十年,政务越来越繁重,而皇帝也越来越偷懒,内阁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

  大学士五品的职级,已经与他们实际的权限完全不相符合了。

  于是,大学士这个称号就逐渐与六部尚书挂起钩来了,多数时候都是由六部尚书或者侍郎之中的几个人兼任内阁大学士。

  这样一来,大学士的权势地位上去了,但是大学士这个职位本身的品秩仍是正五品。

  只是兼任大学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