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九五章 延安城外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严阵以待以外,李邦华、赵率教、马懋才等文官武将,也都心里有数。

  此时看着曾经令三边各镇风声鹤唳,使得一代名臣曾铣、杨一清一个个折戟沉沙、身败名裂的套虏,无比驯服地从延安府城外缓缓通过,这几个人的心中都是感叹不已。

  靖远伯赵率教看着城下远处通过的人群,说道:“套虏南迁藏地,三边祸根已除,自此而后,陕、甘、宁、延四镇之地,北方可以无忧,百姓可以安居矣!阁老大人此番复套之功,正是陛下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赵率教的年纪,说起来比李邦华、马懋才这两个人的年纪都要大,不过对于身边的这两位文官,他的心中却也是敬佩无比,此时说出这番话来,完全是发自肺腑,没有一点要拍马屁的意思。

  马懋才听了靖远伯赵率教的话之后,也当即说道:“靖远伯所言,正是下官心中所想!阁老大人单以此功,即可名垂我华夏青史也!”

  对于这两个人的话,李邦华却是不能坦然接受,当下一边指着城下一批接着一批通过的人群,一边说道:

  “朝廷复套之功,至此方得全竟!”

  说完这话,李邦华回头看着身后的两人,继续说道:“圣上虽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一言表彰我等,不惜以侯、伯世爵赐予我等,但若说此番复套定套之功,皆我辈数人之功,则大谬矣!

  “此番复套之功,众论以本部院第一,只是本部院心中知道,某之种种举措,皆赖圣上一点点指引而来!圣上才是真的功劳第一啊!”

  李邦华说得当然没错。

  赵率教、马懋才虽然对其中种种细节并不清楚,但是对李邦华这番看似自谦的话,却也深表赞同。

  “陛下明见万里,真圣天子也!”

  李邦华话音刚落,两个人一起点头附和,颂圣不已。

  延安城下浩浩荡荡南下的人群羊群,从中午时分开始通过,一直到日落下山的时候,方才全部通过。

  也是直到此时,空气中弥漫着的浓重腥膻气息,方才渐渐散去。

  而东胜侯李邦华、靖远伯赵率教以及马懋才等陕西和延安府的官员们,方才真正松了口气。

  同样松了口气的人物,还有率领三千营大批骑兵驻守在延安府西南子午岭一带的武安伯王廷臣。

  毕竟四五万人的鄂尔多斯牧民,但是青壮人口就有是上万,一旦不愿南迁或者趁着南迁之机做起乱来,陕北乃至关中等地立刻就将陷入危机之中,而官军人马对于洮岷固原等地的封锁,也将受到冲击。

  一旦如此,后果自是不堪设想。

  对于崇祯皇帝以及朝中理藩院诸位大臣的异想天开,不是没有人在内心深处存在疑虑。

  武安伯王廷臣及其麾下的多位青壮将领,比如刘兴治、虎大威、猛如虎、吴三桂等人,心中都有疑虑。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