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一一章 先难后易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戴。

  在大同城被建虏围困的时候,可能是顾虑到了沈王府、晋王府,以及秦王府的前车之鉴,他还算是比较积极地响应了巡抚范复粹与时任知府马士英的号召与求助,先后出钱出粮出人协助守城。

  不过等到建虏撤围之后,代王府以及宣大等地出身于代王府的支系王府损失惨重,十去七八,代王朱鼎渭也是一病不起,到了今年五月六月间更是数度病危。

  而崇祯皇帝之所以让宗人府和礼部先后派员,去代王府探视问候病情,主要是因为这个代王朱鼎渭的病危来得正是时候。

  因为,接下来,崇祯皇帝要拿这个代王府的继承问题开刀,迫使代王世子朱彝㬎接受新的宗室封藩制度。

  不是崇祯皇帝真的刻薄寡恩,也不是他不顾念皇室与亲藩之间的血缘之情。

  而是到了明末的这个时候,宗室问题实在是已经到了不得不着手解决的时候了。

  之所以瞄上了代王府作突破口,是因为这一次,崇祯皇帝解决宗室问题的思路,与之前解决其他问题时的先易后难不同,他打算先难后易。

  先从大宗入手,立下个规矩,然后解决其他宗藩问题,或许就会容易得多了。

  那么代王府这样的宗藩亲王与其他的藩王,在地位和权力上有什么不同?

  这个可就说来话长了。

  与其他的藩王相比,类似秦王、晋王、代王这样的大藩,算是明朝宗室之中一等一的存在。

  他们属于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分封的九个边塞亲王之列,最初与燕王一系,都是平等的地位。

  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这九个边塞亲王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开疆拓土,羽翼明室。

  所以,这几个边塞亲王所拥有的军权、财权,以及其他人事特权,都是分封在内地或者江南的其他藩王们所不能比拟的。

  这九个边塞亲王,即后世俗称塞王的明室亲藩,分别是燕王、辽王、宁王、秦王、代王、晋王以及谷王、肃王与庆王。

  如今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辽王府、宁王府、谷王府早已经不存在了。

  这几个与燕王朱棣一同获封的塞外亲藩,在燕王朱棣成为永乐皇帝之后,很快就被一个个地由塞外弄到了内地,不仅夺了他们的军权,而且进行了各种限制。

  宁王府原来的封地,是在塞北的大宁卫,因为宁王麾下拥有大批的蒙古骑兵,因此在燕王朱棣起兵之前,宁王府算得上九个塞王里面势力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

  后来,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之后,担心这些手握兵马的兄弟们也有样学样造自己的反,因此就对这几个塞王动起了心思。

  其中,宁王府就首当其中。

  总之,永乐皇帝废了大宁卫,将宁王一系迁移到了江西南昌府。

  随后,辽王府从辽东开原卫,迁往湖广荆州府,而谷王府也从九边之地的宣府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