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九章 官员俸禄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英国公张惟贤宣读完了犒赏全军有功将士的圣旨之后,根据崇祯皇帝的事先安排,内阁首辅李国镨也跟着占了出来,在皇极殿的大朝会上,郑重其事地宣读了朝廷将给百官再一次增加俸禄的诏书。

  这一次增加的是本色。

  明代官员的俸禄一开始只是禄米和布帛之类可以直接吃穿用度的物品。

  这个俸禄的形式,就叫做本色。

  明初定制的时候,正一品文官的禄米每月八十七石,每年一千零四十四石,往下各有等差,到了知府这一级月俸十六石,到了底层知县这一级每月禄米七石又五斗。

  其实细究起来并不算太低。

  因为一石大米大约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不说朝廷一品大员了,就拿知县这一级来说,七石就是八百四十斤大米,再加五斗,又是六十斤。

  一个知县,一个月支取禄米累计达到了九百斤。

  一个月九百斤大米,难道还不够吃饭的吗?

  若单说吃饭,那肯定是够了。

  就算一个知县全家老少九口人,人人都是饭桶,那么一人一个月一百斤大米,一个人一天可以吃三斤三两大米,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的是,人生不光是吃米啊!

  一个知县的人生,就更不是光吃大米这么简单了。

  首先,他要自行聘任一帮子师爷帮佣,这个钱朝廷是不给出的,全都要从知县本人的俸禄里来出。

  头脑灵活一点的,擅长吃拿卡要的,习惯贪污受贿的,自然没有问题。

  可是像海瑞这样的,那就麻烦大了,扣除了这部分支出之后,他连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了。

  其次,一日三餐不能光吃米吧,他得吃菜吧,还得偶尔吃点肉,给父母或者孩子补充的营养吧,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也不能少啊!

  这个花销,自然也全都已经包含在了明太祖朱元璋给知县们定下的这个七石五斗的月俸之中了。

  再者,一个文官总需要点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类的吧。

  这个东西,按理说,可以从自己当值的官府之中索取占用,这个完全取决于一个官员的个人操守。

  最后,一个文官你总得有些官场上的或者文坛中的人情往来、应酬交际之类的活动吧。

  逢年过节,你得给上官或者同僚礼尚往来表示一下吧。

  这也是一份开支。

  然而所有这一切,按照大明官署制度,都要从他自己的七石五斗的月俸禄之中支出。

  如果他是一个清廉如水的七品文官的话,最终必定要过上海瑞当县官时那样的苦逼日子。

  即便如此,最最重要的情况,还是很快就出现了,那就是折色的出现。

  顾名思义,折色是对本色的一种折中办法。

  之所以明代官员的俸禄之中,会出现折色的问题,是因为即便是一个知县每月七石五斗的大米,到了后来也不能保证每个月都能按时如数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